Informações:
Sinopse
- Vllsxx666 ? ! 1472 1529
Episódios
-
172-昼夜之道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25/07/2018 Duração: 15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晚上应该睡觉是自然规律。夜晚来临,天地间一片混沌,人的耳目也都闭合了,这就是良知一时的收敛凝聚。一旦白昼来临,万物显露,人的耳目也就有东西能听有东西能看了,人的感觉器官也就全部打开了,这就是良知的妙用可以产生作用之时。本讲原文:【246】问:“通乎昼夜之道而知。” 先生曰:“良知原是知昼知夜的。” 又问:“人睡熟时,良知亦不知了。” 曰:“不知何以一叫便应?” 曰:“良知常知,如何有睡熟时?” 曰:“向晦宴息,此亦造化常理。夜来天地混沌,形色俱泯,人亦耳目无所睹闻,众窍俱翕,此即良知收敛凝一时。天地既开,庶物露生,人亦耳目有所睹闻,众窍俱辟,此即良知妙用发生时。可见人心与天地一体,故‘上下与天地同流’。今人不会宴息,夜来不是昏睡,即是妄思魇寐。” 曰:“睡时功夫如何用?” 先生曰:“知昼即知夜矣。日间良知是顺应无滞的,夜间良知即是收敛凝一的,有梦即先兆。” 【247】又曰:“良知在夜气发的方是本体,以其无物欲之杂也。学者要使事物纷扰之时,常如夜气一般,就是‘通乎昼夜之道而知。’”
-
171-道即是教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23/07/2018 Duração: 11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判断一个老师/一本书是否讲的对,标准是自己的良知!本讲原文:【244】先生曰:“‘天命之谓性’,命即是性。‘率性之谓道’,性即是道。‘修道之谓教’,道即是教。” 问:“如何道即是教?” 曰:“道即是良知。良知原是完完全全,是的还他是,非的还他非,是非只依着他,更无有不是处,这良知还是你的明师。” 【245】 问:“‘不睹不闻’是说本体,‘戒慎恐惧’是说功夫否?” 先生曰:“此处须信得本体原是‘不睹不闻’的,亦原是‘戒慎恐惧’的。‘戒慎恐惧’不曾在‘不睹不闻’上加得些子。见得真时,便谓‘戒慎恐惧’是本体,‘不睹不闻’是功夫亦得。”
-
170-内外两忘的良知功夫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20/07/2018 Duração: 13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致良知的功夫要不能透彻洞悉这个真机,获得良知充实而光辉的境界,不是依靠聪明和理解力强就能做得来的,必须将心中的渣滓消融掉,不使其有一丝一毫的粘连,才能做到。修心性不是靠逻辑的本讲原文:【241】一友静坐有见,驰问先生。 答曰:“吾昔居滁时,见诸生多务知解,口耳异同,无益于得。姑教之静坐,一时窥见光景,颇收近效;久之,渐有喜静厌动,流入枯槁之病。或务为玄解妙觉,动人听闻。故迩来只说致良知。良知明白,随你去静处体悟也好,随你去事上磨炼也好,良知本体原是无动无静的,此便是学问头脑。我这个话头,自滁州到今,亦较过几番,只是致良知三字无病。医经折肱,方能察人病理。” 【242】 一友问:“功夫欲得此知时时接续,一切应感处反觉照管不及;若去事上周旋,又觉不见了。如何则可?” 先生曰:“此只认良知未真,尚有内外之间。我这里功夫,不由人急心,认得良知头脑是当,去朴实用功,自会透彻。到此便是内外两忘,又何心事不合一?”【243】又曰:“功夫不是透得这个真机,如何得他充实光辉?若能透得时,不由你聪明知解接得来,须胸中渣滓浑化,不使有毫发粘滞,始得。”
-
169-造化的精灵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18/07/2018 Duração: 08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人是天地之间的万物之灵,而这个“灵”也是仰仗着良知的作用才得以实现。本讲原文:【239】何廷仁、黄正之、李侯璧、汝中、德洪侍坐。先生顾而言曰:“汝辈学问不得长进,只是未立志。” 侯璧起而对曰:“珙亦愿立志。” 先生曰:“难说不立,未是必为圣人之志耳。” 对曰:“愿立必为圣人之志。” 先生曰:“你真有圣人之志,良知上更无不尽。良知上留得些子别念挂带,便非必为圣人之志矣。” 洪初闻时心若未服,听说到,不觉悚汗。 【240】 先生曰:“良知是造化的精灵。这些精灵,生天生地,成鬼成帝,皆从此出,真是与物无对。人若复得他完完全全,无少亏欠,自不觉手舞足蹈,不知天地间更有何乐可代!”
-
168-如何成就弟子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16/07/2018 Duração: 16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程颐程颢和韩维同去西湖游玩,韩维弟子随行,有弟子人说说笑笑,程颐非常不高兴了,回头训斥,小字辈随长辈出行,敢如此放浪形骸,恭谨的家风全被败坏完了!”韩维脸上挂不住,立即将弟子们撵走了。无论程颐和韩维交情多深,当面训斥人家的弟子,也是不够妥当的。从这件小事情上,可以看出其学问失之于迂,学问和做人依然没能打成一片,令人敬而难亲,终究和圣人的气象还差一截。本讲原文:【236】王汝中、省曾侍坐。 先生握扇命曰:“你们用扇。” 省曾起对曰:“不敢。” 先生曰:“圣人之学不是这等捆缚苦楚的,不是装做道学的模样。” 汝中曰:“观‘仲尼与曾点言志’一章略见。” 先生曰:“然。以此章观之,圣人何等宽洪包含气象!且为师者问志于群弟子,三子皆整顿以对。至于曾点,飘飘然不看那三子在眼,自去鼓起瑟来,何等狂态!及至言志,又不对师之问目,都是狂言。设在伊川,或斥骂起来了。圣人乃复称许他,何等气象!圣人教人,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。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,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,人之才气如何同得?” 【237】先生语陆元静曰:“元静少年亦要解五经,志亦好博。但圣人教人,只怕人不简易,他说的皆是简易之规。以今人好博之心观之,却似圣人教人差了。” 【238】 先生曰:“孔子无不知而作;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,此是圣学真血脉路。”
-
-
166-逝者如斯夫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11/07/2018 Duração: 10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《论语.子罕》:“子在川上曰:‘逝者如斯夫!不舍昼夜。’”不间断做致知功夫就是“学问极至”处,保持功夫连贯不断是何等艰难,所以这里是看似容易成却艰!本讲原文:【232】问:“‘逝者如斯”是说自家心性活泼泼地否?” 先生曰:“然。须要时时用致良知的功夫,方才活泼泼地,方才与他川水一般。若须臾间断,便与天地不相似。此是学问极至处,圣人也只如此。” 【233】问:“志士仁人”章。 先生曰:“只为世上人都把生身命子看得来太重,不问当死不当死,定要宛转委曲保全,以此把天理却丢去了,忍心害理,何者不为。若违了天理,便与禽兽无异,便偷生在世上百千年,也不过做了千百年的禽兽。学者要于此等处看得明白。比干、龙逢,只为他看得分明,所以能成就得他的仁。”
-
165-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09/07/2018 Duração: 09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,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记得,什么情况下该晓得,这本身就是本体(良知)之用的表现,如果从这个角度看,本体(良知)的确比“晓得”和“记得”都重要。不能仅仅从字面意思理解为阳明先生轻视记书上的内容,明白自己的本体(本体依然指良知)比晓得书上的内容更重要。这个地方,本意是强调良知的重要性。本讲原文:【230】问:“‘中人以下,不可以语上’,愚的人与之语上尚且不进,况不与之语可乎?” 先生曰:“不是圣人终不与语。圣人的心忧不得人人都做圣人!只是人的资质不同,施教不可躐等。中人以下的人,便与他说性,说命,他也不省得也,须谩谩琢磨他起来。” 【231】一友问:“读书不记得如何?” 先生曰:“只要晓得,如何要记得?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。只要明得自家本体。若徒要记得,便不晓得;若徒要晓得,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。”
-
164-受与不受的分别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06/07/2018 Duração: 12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“良知”是“主脑”,在实际的事情上,依据时间、环境等条件的不同,人的应对也要顺势而为,才称得上是“义”。阳明心学不是教条主义,有个按良知指引而行的大原则,只有时时刻刻依照这个大原则去行,才能保证我们的行为不产生偏差。本讲原文:【227】黄勉之问:“‘无适也,无莫也,义之与比。’事事要如此否?” 先生曰:“固是事事要如此,须是识得个头脑乃可。义即是良知,晓得良知是个头脑,方无执著。且如受人馈送,也有今日当受的,他日不当受的,也有今日不当受的,他日当受的。你若执著了今日当受的,便一切受去;执著了今日不当受的,便一切不受去,便是‘适’‘莫’,便不是良知的本体。如何唤得做义?” 【228】问:“‘思无邪’一言,如何便盖得三百篇之义?” 先生曰:“岂特三百篇,六经只此一言便可该贯,以至穷古今天下圣贤的话,‘思无邪’一言也可该贯。此外更有何说?此是一了百当的功夫。” 【229】问“道心人心。” 先生曰:“‘率性之谓道’,便是道心。但着些人的意思在,便是人心。道心本是无声无臭,故曰‘微’。依著人心行去,便有许多不安稳处,故曰‘惟危’。”
-
163-《易》道之用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04/07/2018 Duração: 11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通易理者,一定通术数;易理的核心就一个字:德。术数以理为基础,是它的根本。熟悉术数而不通易理易理与术数者,相当于在体力不足的情况下,手舞利刃,伤己是绝对的。卜筮是人心向天求理,因为人心对自己不自信。发起“卜筮”之念的依然是良知,人去“卜筮”的初衷是“决狐疑,神明吾心”,无疑这是良知之发,那么“卜筮”活动本质就是“致良知”的过程。本讲原文:【226】问:“《易》,朱子主卜筮,程传主理,何如?” 先生曰:“卜筮是理,理亦是卜筮。天下之理,孰有大于卜筮者乎?只为后世将卜筮专主在占卦上看了,所以看得卜筮似小艺。不知今之师友问答,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辩、笃行之类,皆是卜筮。卜筮者,不过求决狐疑,神明吾心而已。《易》是问诸天,人有疑自信不及,故以《易》问天。谓人心尚有所涉,惟天不容伪耳。”
-
162-良知就是灵根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02/07/2018 Duração: 16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指责别人,本身就是好名邀功之心作祟看事情。避免过分深挖细节和道德评价,而应反求诸已。本讲原文:【223】先生一日出游禹穴①,顾田间禾曰:“能几何时,又如此长了!” 范兆期②在旁曰:“此只是有根。学问能自植根,亦不患无长。” 先生曰:“人孰无根?良知即是天植灵根,自生生不息。但着了私累,把此根戕贼蔽塞,不得发生耳。” 【224】一友常易动气责人,先生警之曰:“学须反己。若徒责人,只见得人不是,不见自己非。若能反己,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,奚暇责人?舜能化得象①的傲,其机括只是不见象的不是。若舜只要正他的奸恶,就见得象的不是矣。象是傲人,必不肯相下,如何感化得他?” 是友感悔。 曰:“你今后只不要去论人之是非,凡当责辩人时,就把做一件大己私克去方可。” 【225】先生曰:“凡朋友问难,纵有浅近粗疏,或露才扬己,皆是病发。当因其病而药之可也,不可便怀鄙薄之心。非君子与人为善之心矣。”
-
161-功夫退步怎么办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29/06/2018 Duração: 14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先生说:“人若着实用功,随人毁谤,随人欺慢,处处得益,处处是进德之资”。人若不能将外部的挫折转化为正能量,这些挫折的破坏性就会肆虐,就会像魔鬼一样控制人心,令其被拖累倒。本讲原文:【222】又曰:“诸君功夫,最不可助长。上智绝少,学者无超入圣人之理。一起一伏,一进一退,自是功夫节次。不可以我前日用得功夫了,今却不济,便要矫强做出一个没破绽的模样。这便是助长,连前些子功夫都坏了,此非小过。譬如行路的人遭一蹶跌,起来便走,不要欺人做那不曾跌倒的样子出来。诸君只要常常怀个‘遁世无闷,不见是而无闷’之心,依此良知忍耐做去,不管人非笑,不管人毁谤,不管人荣辱,任他功夫有进有退,我只是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,久久自然有得力处。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。”又曰:“人若着实用功,随人毁谤,随人欺慢,处处得益,处处是进德之资。若不用功,只是魔也,终被累倒。”
-
160-气和性的关系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27/06/2018 Duração: 10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人若是率性而为,必然有过差,只有用“良知”对人的言语、行动进行约束规范、裁剪取舍,才是充分体现了“性”之用——即实现了人的参赞天地之化育的大用。但是良知之用,是脱离不了肉身而存在的。本讲原文:【221】问:“‘生之谓性’,告之亦说得是,孟子如何非之?” 先生曰:“固是性,但告子认得一边去了,不晓得头脑。若晓得头脑,如此说亦是。孟子亦曰:‘形色,天性也’。这也是指气说。” 又曰:“凡人信口说,任意行,皆说此是依我心性出来,此是所谓生之谓性。然却要有过差。若晓得头脑,依吾良知上说出来,行将去,便自是停当。然良知亦只是这口说,这身行。岂能外得气,别有个去行去说?故曰:‘论性不论气不备,论气不论性不明。’气亦性也,性亦气也。但须认得头脑是当。
-
159-读书的根本目的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25/06/2018 Duração: 11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将读书考科举的事情归咎于父母的人多了。其实还是自己没有志向。志向确立的时候,在良知的统摄下,千事万事也只是一事。读书和写文章,又怎么能拖累人呢?不过是人被自己的得失之心所拖累罢了!本讲原文:【220】问:“读书所以调摄此心,不可缺的。但读之之时,一种科目意思牵引而来。不知何以免此?” 先生曰:“只要良知真切,虽做举业,不为心累。总有累,亦易觉克之而已。且如读书时,良知知得强记之心不是,即克去之;有欲速之心不是,即克去之;有夸多斗靡之心不是,即克去之。如此亦只是终日与圣贤印对,是个纯乎天理之心。任他读书,亦只是调摄此心而已,何累之有?” 曰:“虽蒙开示,奈资质庸下,实难免累。窃闻穷通有命,上智之人,恐不屑此。不肖为声利牵缠,甘心为此,徒自苦耳。欲屏弃之,又制于亲,不能舍去,奈何?” 先生曰:“此事归辞于亲者多矣。其实只是无志。志立得时,良知千事万事只是一事。读书作文,安能累人?人自累于得失耳!”因叹曰:“此学不明,不知此处耽搁了几多英雄汉!”
-
158-无根之树终会憔悴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22/06/2018 Duração: 13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道、德、仁、艺这四项,道就像是树根,德、仁、艺就像是从树根上生发出的树干枝叶,单单“志于道”这一句,就包含了下面几句的功夫,抓住“道”这个根本,才能纲举目张。本讲原文:【218】先生曰:“吾教人致良知,在格物上用功,却是有根本的学问。日长进一日,愈久愈觉精明。世儒教人事事物物上去寻讨,却是无根本的学问。方其壮时,虽暂能外面修饰,不见有过,老则精神衰迈,终须放倒。譬如无根之树,移栽水边,虽暂时鲜好,终久要憔悴。” 【219】问“志于道”一章。 先生曰:“只‘志道’一句,便含下面数句功夫,自住不得。譬如做此屋,‘志于道’是念念要去择地鸠材,经营成个区宅。‘据德’却是经画已成,有可据矣。‘依仁’却是常常住在区宅内,更不离去。‘游艺’却是加些画采,美此区宅。艺者,义也,理之所宜者也。如诵诗、读书、弹琴、习射之类,皆所以调习此心,使之熟于道也。苟不‘志道’而‘游艺’,却如无状小子,不先去置造区宅,只管要去买画挂做门面,不知将挂在何处?”
-
157-心无恶念便是善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20/06/2018 Duração: 15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心的状态只有两种,一种是恶念,一种是善念(去除恶念即善念)凡是不符合天理的念头皆是恶念,符合天理的念头,是一种“必有事焉”的状态,永远是充实的,生机盎然的。而黄修易所说的空空荡荡的心体。空空荡荡实际上已经是坠入枯寂一端,而不是真的去除了恶念时的善念。枯寂状态的心体,依然是私欲状态下的心体,即恶念。本讲原文:【215】先生尝言:“佛氏不着相,其实着了相。吾儒着相,其实不着相。” 请问。 曰:“佛怕父子累,却逃了父子;怕君臣累,却逃了君臣;怕夫妇累,却逃了夫妇。都是为个君臣、父子、夫妇着了相,便须逃避。如吾儒有个父子,还他以仁;有个君臣,还他以义;有个夫妇,还他以别。何曾着父子、君臣、夫妇的相?” 【216】黄勉叔问:“心无恶念时, 此心空空荡荡的,不知亦须存个善念否?” 先生曰:“既去恶念,便是善念,便复心之本体矣。譬如日光被云来遮蔽,云去光已复矣。若恶念既去,又要存个善念,即是日光之中添燃一灯。” 【217】问:“近来用功,亦颇觉妄念不生,但腔子里黑窣窣的,不知如何打得光明?” 先生曰:“初下手用功,如何腔子里便得光明?譬如奔流浊水,才贮在缸里,初然虽定,也只是昏浊的。须俟澄定既久,自然渣滓尽去,复得清来。汝只要在良知上用功,良知存久,黑窣窣自能光明矣。今便要责效,却是助长,不成功夫。”
-
147-真正的学问在日常之中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15/06/2018 Duração: 12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陈九川认为既然良知不出本心,只要按照自己心中的喜好和厌恶去行,自然就是圣人之道。实际上,自己心中的喜好和厌恶也不是绝对靠得住的,直觉上的喜好和厌恶不能等同于良知上的正确判断。这一点上的差异非常细微,但是又非常关键,务必留意。本讲原文:【197】有一属官,因久听讲先生之学,曰:“此学甚好,只是簿书讼狱繁难,不得为学。” 先生闻之,曰:“我何尝教尔离了簿书讼狱,悬空去讲学?尔既有官司之事,便从官司的事上为学,才是真格物。如问一词讼,不可因其应对无状,起个怒心;不可因他言语圆转,生个喜心;不可恶其嘱托,加意治之;不可因其请求,屈意从之;不可因自己事务烦冗,随意苟且断之;不可因旁人谮毁罗织,随人意思处之。这许多意思皆私,只尔自知,须精细省察克治,惟恐此心有一毫偏倚,枉人是非,这便是格物致知。簿书讼狱之间,无非实学。若离了事物为学,却是着空。”【198】虔州将归,有诗别先生云:“良知何事系多闻,妙合当时已种根,好恶从之为圣学,将迎无处是乾元。” 先生曰:“若未来讲此学,不知说‘好恶从之’从个甚么?” 敷英在座,曰:“诚然。尝读先生《大学古本序》,不知所说何事。及来听讲许时,乃稍知大意。”
-
156-情绪的应对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13/06/2018 Duração: 13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修心性的重点是让情绪如风吹过,不可驻留心体。一旦驻留,就会有贪嗔好恶的攀附本讲原文:【212】门人作文送友行,问先生曰:“作文字不免费思,作了后又一二日常记在怀。” 曰:“文字思索亦无害。但作了常记在怀,则为文所累,心中有一物矣。此则未可也。”又作诗送人。先生看诗毕,谓曰:“凡作文字要随我分限所及,若说得太过了,亦非‘修辞立诚’矣。” 【213】“文公格物之说,只是少头脑。如所谓‘察之于念虑之微’,此一句不该与‘求之文字之中’,‘验之于事为之著’,‘索之讲论之际’②混作一例看,是无轻重也。” 【214】问“有所忿懥”一条。 先生曰:“忿懥几件,人心怎能无得?只是不可有耳。凡人忿懥,着了一分意思,便怒得过当,非廓然大公之体了。故‘有所忿懥,便不得其正也’,如今于凡忿懥等件,只是个物来顺应,不要着一分意思,便心体廓然大公,得其本体之正了。且如出外见人相斗,其不是的,我心亦怒。然虽怒,却此心廓然,不曾动些子气。如今怒人亦得如此,方才是正。”
-
155-过分矜持的弊端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11/06/2018 Duração: 11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矜持太过,一切真性情都用拘束的言行举止包装起来,处事接物,像个演员一样处处拿捏。阳明反对这样,理由是人的精力有限,将有限之精力浪费到无用之虚文,暴殄天物。过于率性的弊端,优点在于诚实不欺,缺点在于行事不密。而行事不密很容易因为鲁莽而败事。本讲原文:【210】问:“儒者到三更时分,扫荡胸中思虑,空空静静,与释氏之静只一般,两下皆不用,此时何所分别?” 先生曰:“动静只是一个。那三更时分,空空静静的,只是存天理,即是如今应事接物的心。如今应事接物的心,亦是循此理,便是那三更时分空空静静的心。故动静只是一个,分别不得。知得动静合一,释氏毫厘差处亦自莫掩矣。” 【211】门人在座,有动止甚矜持者。先生曰:“人若矜持太过,终是有弊。” 曰:“矜持太过,如何有弊?” 曰:“人只有许多精神,若专在容貌上用功,则于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。” 有太直率者。先生曰:“如今讲此学,却外面全不检束,又分心与事为二矣。”
-
154-《中庸》讲修道-传习录-通俗讲解-王阳明心学
08/06/2018 Duração: 22min老刘的联系方式V信:llsxx666本讲简介:《中庸》所讲的“天”是代表形而上的道,也可以把它当作为宇宙之间万事有一个不可知的力量。《中庸》中讲的,人性的来源,自然的禀赋,这个就是“性”。儒家的观点,认为人性本来是至善的,不坏的;坏是后天搞坏的。率:是“直”,直道而行,也就是直心——没有加坏的观念染污的,纯洁的、天然的,这个就是道。依本性至善,第一念的至善之心,这就是道。本讲原文:【209】问:“《修道说》言‘率性之谓道’属圣人分上事,‘修道之谓教’属贤人分上事。” 先生曰:“众人亦‘率性’也,但‘率性’在圣人分上较多,故‘率性之谓道’属圣人事。圣人亦‘修道’也,但‘修道’在贤人分上多,故‘修道之谓教’属贤人事。” 又曰:“《中庸》一书,大抵皆是说修道的事。故后面凡说君子,说颜渊,说子路,皆是能修道的。说小人,说贤、知、愚、不肖,说庶民,皆是不能修道的。其他言舜、文、周公、仲尼,至诚至圣之类,则又圣人之自能修道者也。”